博彩平台

长沙国际会展新城I区智慧能源站率先应用装配式消防技术 未来将在全市推广
发布时间:2025-10-24 10:24 打印文件

微信图片_2025-10-24_102124_680.jpg

(刊载于2025年10月22日《长沙晚报》 第4版)

image.png

在长沙城东兴盛路以北、百岁路以西,藏着一片“地上地下两重天”的神奇区域,地上是供市民休闲、遛娃的市政公园,地下藏着一个7.25米层高的“绿色心脏”,这就是会展新城I区智慧能源站。作为片区重要民生基础设施,它能为19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集中供冷供暖服务,守护居民家中的“四季如春”。而维持这颗“心脏”正常运转的,是装配式消防技术的应用。近日,记者走进能源站,探访装配式消防泵房等创新成果在设计、施工和运维等方面的奥秘。
        会展新城I区智慧能源站总建筑面积约5332平方米,采用全地下结构设计。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沿楼梯深入地下7米处,曲折迂回却排布规整的供能管道率先映入眼帘,而一旁几根醒目的红色管道,很快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image.png

“这里是能源站的锅炉房,红色的是消防管道。”项目负责人介绍,锅炉房是消防重点区域,在设计阶段就通过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预演,提前化解了空调风管与消防喷淋交叉等管线碰撞问题。同时,基于BIM模型的高精度、可视化特点,将水泵、阀部件、管道、支吊架进行一体化整合设计,形成泵组装配单元和预制管组装配单元,再通过工厂化的精密制造,大幅提高部件加工精度,从源头上筑牢工程质量防线。
        在配电间旁的小房间,密布的红色罐体与管道构成了另一处“消防阵地”。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电器设备起火不能使用常规的水或泡沫灭火剂灭火,这里专门配备了七氟丙烷灭火设备。建设过程中采用全装配式建造模式,通过DBIM数字平台集成水泵、阀门与管道,实现模块化预制,预制率达100%。核心工艺管道采用“模块化预制+数字化预拼装”技术,让现场装配效率提升40%。装配式技术还大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与环境污染,同时降低了动火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装配式消防技术不是单一环节的创新,而是对传统施工模式的系统性革新。”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BIM设计—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模式,大量现场施工环节被转移至受控的工厂环境,效率与安全性显著提升。因为采用了装配式技术,项目提前解决356处管线碰撞冲突,减少返工成本约120万元。同时,相较于传统施工方案,装配式消防泵房的工期缩短30%以上,安全文明施工效果也更突出。
        在能源站的后续运维中,装配式消防技术同样发挥关键作用。预制部件与物联网传感器、数字孪生平台无缝集成,使消防系统具备实时监测、故障预警和智能化管理的能力,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升级。
        记者了解到,会展新城I区智慧能源站是首个成功应用装配式消防泵房等创新成果的标杆项目。如今,装配式消防技术在长沙已从单个示范项目走向系统性规划推广,预计未来一到三年将在湖南湘江新区等重点区域率先建成一批装配式智慧消防站,实现“灭小、灭早和5分钟到场”的初期火灾扑救目标。
        随着一系列消防新规的实施,智慧消防系统将成为更多高层建筑的强制要求。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智慧消防市场规模占比已达39%,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8.7%,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100亿元。
        依托智能建造产业优势,长沙已形成从研发设计到生产施工的完整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全市2024年装配式建筑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仅在湘江新区就聚集了29家产业链重点博彩平台。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本土博彩平台则在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循环,为装配式消防技术推广提供强大支撑。
        展望未来,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与前瞻布局,长沙有望为装配式消防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长沙方案”。